close

NMD 的火熱毋庸置疑,街頭巷尾早已議論紛紛。趁此,入手一雙 NMD 來做篇上腳評測,順便說說,我對本次Nmd發售風波的看法。

評測對象是早前已經發售的:adidas Originals NMD_R1 Primeknit「Olive Camo」。不要問我評測對象為什麼不是3月17日的發售款,因為我特瞄也沒有搶到!

和很多人一樣,其實第一眼看到 NMD 的時候,我是拒絕的。超前的設計理念,已經完全有悖於停留在我們腦海中有關“潮鞋”的既定印象。現在,使用多種材質及層次堆砌出來的科技感已經不再是主流,看來簡單、明快,犀利、科技感才是未來趨勢。

如同喬佈斯所言:“消費者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直到我們拿出自己的產品,他們才會發現這是自己想要的東西”,或許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消費者,早就不再執著於復雜工藝帶來的技術沉淀,而我們隻是不自知罷瞭。

除瞭外觀,不得不說 Boost 確實很舒服。這種像極瞭“廉價泡沫塑料”的大底技術,這兩年載譽無數。不過,它的耐用性卻飽受詬病,體重偏高的消費者可能對其的磨損度尤甚。 Adidas Nmd的使用壽命,看來也不會太長。

但既然大傢的消費水平越來越來高,鞋子的更新迭代速度不斷加快也在情理之中。你可以說是品牌方的共謀,不過能頻繁“買買買”,享受欲望被滿足的歡愉不正是“人”的天性嗎。

Primeknit 帶來的貼面感、透氣性,讓人更為確信 NMD 身上滿載的未來氣息。實測拉拽多次,延展性和牢固性令人滿意,怕是鞋底磨穿,鞋面也不會出現孔洞。當然,不同型號有不同材質的選用,例如 Mesh、麂皮等等,各有所長。但既然是一雙所謂代表未來的產品,使用 Primeknit 針織材質的型號才是我的唯一選擇。

在一體化鞋面的趨勢下,鞋帶似乎也成瞭可有可無的東西,功能性完全喪失,純粹隻為裝飾存在。隻是鞋帶有些偏長,對我這個細節控來說有些拖沓。

材質選用數量的縮減,卻讓鞋款本身的標志性異常凸顯,鞋身外側的2個色塊、後跟處的提環以及橡膠包裹片成為僅存的“穩定裝置”。作為雙“潮鞋”而非“專業跑鞋”,這點配置足不足夠?還需要等待消費者們的不同聲音。

Nmd R1 ,其實是 NO MAD 的意思。但恰恰相反,從設計理念再到發售的火爆,這雙鞋的“行徑”其實異常瘋狂。

上腳實測以來,優點自不用說,舒適、犀利。再退一萬步,光“好看”這一點就已經足夠讓消費者買單。不過我著實擔心這雙鞋的耐用性,在為大眾消費者接受之後,以我的經驗,質量問題、不夠耐磨的問題會初步凸顯出來。我想,NMD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
這幾天 NMD 發售所引發的一連串風波,多少讓評測本身變得意義不大。大多數觀望者們的態度似是對“排隊買鞋”這種瘋狂行徑有意無意的冷嘲熱諷,而鞋迷關註的焦點,全落在瞭“愈加猖狂的鞋販黃牛黨”和“ adidas 糟糕的管控能力”之上。

這一次 NMD 發售,黃牛黨們為何會如此猖狂?

“天下熙熙皆為利來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”。不論稱其為“黃牛黨”還是“鞋販狗”,想要抓住這次機會狠撈一筆,從動機上判斷其實合情合理。隻是 adidas 錯誤的發售方式(先到先得),加上本次現象級的發售狀況,讓黃牛黨的身影被一再放大,成為鞋迷們的眾矢之的。

“黃牛”由來已久,國內有,國外自然也有。在大批量的需求面前,現狀還會存在很久。但是,我想擺明的一個態度是:在這件事上保持最大程度的理性。

我特瞄,就是不想讓“黃牛黨”和“鞋販狗”多賺一分錢 !

說難聽點,這哪裡是Adidas Nmd R1限量發售,簡直就是一場鬧劇。原本是場歡天喜地的幸事,如今落得如此糟糕的消費者反饋,品牌的受損也在意料之中。真地很想問問一句 adidas 的高層們,這樣做真地值得嗎?

吐槽雖已滿屏,但若你真地問我要不要買,我依舊會很希望你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,去擁有這雙站立在現今“潮流”前沿的 adidas Originals NMD 。

去嘗試下被譽為“史上最佳” Boost 科技帶來的絕佳腳感,革新 PrimeKnit 編織技術帶來的貼面包裹,去學一次目前正盛行的穿搭風范,去追一把鞋圈難得的潮流熱潮,去真切地感受一回 NMD 本身,去參與到這段註定被載入 Sneaker 發展史的經歷中來。想要了解更多Nmd鞋款,訂閱點選Adidas Nmd官網最新資訊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陳采颖 的頭像
    陳采颖

    電子煙推薦

    陳采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